67书吧 www.67shu.org,最快更新大宋好官人最新章节!
知微见著,张正书知道了赵鼎的想法,那么朝廷诸公到底是个什么心态也就明白了。说白了,宋朝朝廷已经明白,想要武力夺回幽云十六州是不可能的了。因为辽国也不会说你占领了我就退后防守,不夺回了,这是在痴人说梦。所以,只能陷入这种花钱买平安的困境之中。尽管宋朝视辽国为未开化的夷狄蛮邦(想多了),但也不得不面对现实,在与其交往过程中放下“身段”,以平等态度予以对待。然而,这是中原王朝觉得很耻辱的事,自秦朝以来,就没有哪个中原王朝降过身段。
于是,花钱买平安在面子上过不去,而且辽国还特别不知道进退。这国书都要比宋朝大一尺,显得傲慢无比。
使团就更不用说了,排场十足,来大宋就是花大宋的钱银旅游的。如此飞扬跋扈,大宋还要顾及面子,给予最周到的礼数,窝囊,实在是窝囊。
看起来,确实很可气。但是张正书却认为,这都是虚的。辽国在宋朝边境打草谷,残害百姓,却被当权者无视,这才是最寒心的。或许是时代观念不一样,宋朝的奴婢都能买卖,妻儿都能质押,死几个边境屁民,再正常不过了。为了这个和辽国大动刀枪?估计宋朝一点兴趣都没,因为宋朝也经常这么干。
不把人命当回事,这就是人治的弊端,也是张正书毫无安全感的原因。张正书再愤慨都没用,这个年头人命如草芥,特别是在边境,那就更不值钱了。不然你以为,为什么西军这么猛?都是穷疯了,当兵才有出路啊!
“唉!”
张正书知道宋朝这种心态不可取,但他人微言轻,又不能表露自己穿越者的身份,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,能改变一点是一点了。
赵鼎不明白,为什么小官人突然就出神了。难道他说错了吗?
不,从宋朝人的角度看,他并没有错。可在张正书看来,大错特错了。束缚武人的办法有很多,“崇文抑武”这种自废武功的做法根本不可取。但是要想宋朝改变,基本不可能的了。为什么是基本国策?就是建国根基,一旦触动,引发的反弹太大,宋朝江山都可能变了第二个姓!所以,没有一个皇帝敢动这一条的。然而,这就是宋朝的症结所在,如果宋朝不改变这个,让文人一直猖獗下去,文人误国很快就会发生了。
两人都陷入了沉默,赵鼎想,是不是宋夏战争的话题太过沉重了?
“不应该啊,小官人好似很关切平夏城之战的……”
不知不觉间,四轮马车终于赶在汴梁城城门关闭之前进了城。
刚刚回到景明坊的京华报社,就有一个僮仆来告诉张正书,书房里有人等着他。
听了这话,张正书猛然眼前一亮,迫不及待地走进了书房。
“周铭,我就知道是你!”
刚刚走进书房,张正书就认出了这人是他派出去的,也是他如今密探“黑客”的领军人物。此人不高不矮,不胖不瘦,普通身材,大众脸,就是那种丢入人堆里,就算见过也能立马忘记的人。绝不会是后世谍战剧那种男女猪脚,都帅得掉渣了,美得冒泡了,别人都还不清楚你是间谍,真是荒诞,这不是侮辱别人智商吗!
这个叫周铭的年轻人连忙起身,说道:“小官人……”
周铭此人,说来也巧,他算是张家养大的。十几年前黄河水患,大决口甚至还改道了,周铭的父母在水灾中不知所踪。他没活路了,走到张家庄就剩下半条命。那时候张根富正好想要积德求子,所以恻隐之心大发,收留了他。
这周铭也是个有能力之人,在张家中居然自学成才,识得不少字。再加上对张家很有认同感,张正书就向张根富要了过来,暂且担任“黑客”的档头。因为纵观整个张家,唯有周铭的身家最为清白了,也是最能洗脱张家嫌疑的——三年前,攒够了钱财的周铭,已经离开了张家,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商贾。
实际上,这是张根富在背后支持的,周铭说经营的,还是张家的产业。只不过这个产业有点不见得光,所以才需要撇清关系。什么生意呢?想必都可以猜得到,不错,就是走私。宋朝对待走私不算严格,特别是在宋夏辽边境上,到处都是私榷。
宋朝人吃的羊,用的廉价盐,还有各种驽马,阉马,骆驼,大部分都是走私而来的。所付出的东西,也仅仅是一些私茶罢了。当然,走私的还包括铁、银、铜等等战略金属,因为利润空间极大,即便冒着一定的风险,也还是有人趋之若鹜。
特别是奢侈品,比如辽国特产北珠,宋朝富人极为喜爱,常常为了一颗北珠不惜花大价钱。
其实,走私不仅仅是商贾在做,具有官方背景的商贾也有大把。特别是,这有官方背景的走私是获取对方重要战略资源,特别是军事物资的有效手段的时候,这种走私就很有必要了。不客气的说,宋朝的马,有一大半是通过这种走私买到的。
而辽国也能在榷场上,公然买到硫黄、焰硝、书籍等宋朝明文规定禁止出售的违禁物。书籍也是违禁物?没错,宋朝明文规定:“以书籍赴沿边榷场博易者,自非九经书疏,悉禁止,违者案罪,其书没官。”
但是,再严苛的法禁,也挡不住高利的引诱。因为不管是什么书籍,一旦贩入塞外,卖给辽国人,就能获利十倍。人都是逐利的,哪怕罚得再重,也不能禁止商贾源源不断的走私,北宋的各种书籍也源源不断地流向辽朝。其数量之大,速度之快,相当惊人。大安五年,苏辙出使辽国,负责接待苏辙的辽使告诉他,其兄苏轼的文字作品《眉山集》早就传到辽国了。不仅如此,宋朝民间开版印行文,辽国无所不有。只需要一个月,辽国人就能看到宋人版印的各种书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