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7书吧 www.67shu.org,最快更新大宋好官人最新章节!
“那我劝你还是早点成亲生子吧,带着儿子做实验,那岂不是比你自己一个人做实验更有成就感?”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,“上阵父子兵,而且还后继有人,不会有继承人的担忧……”
苏熙一愣,大喜地说道:“像愚公移山那样?”
“不错,子子孙孙无穷匮也。”张正书点了点头说道,“科学一途,犹如天上星辰,多得不可数尽。我们穷尽一生,能认识的不过沧海一粟罢了。”
苏熙点了点头,也很认同这句话:“知道得越多,越觉得自己无知。”
“哟,越来越有大科学家的范了。”张正书继续打趣道,“你别说你想继续回汴京城,回李家村技校啊!”
苏熙挠了挠头:“小官人,我还真的是这么打算的……”
张正书也明白这些科学狂人的想法,明州这里“一穷二白”,啥都没有,没最新的研究课题,没有最顶级的设备,没有最快的生产反馈,简直一无是处。但是在李家村就不一样了,有在一线的生产线,随时能反映问题。有一堆可以打下手的学童,还有最新研发出来的设备。
就拿那就要研发成功的机床来说,苏熙是一万个舍不得啊!
“你傻啊,成亲了之后带着妻子去汴京城不就行了,还纠结什么?”张正书恨铁不成钢地说道,“要是你能把你爹忽悠过来,我就算你厉害了。”
苏熙苦笑一声说道:“我爹是绝对不会去汴梁城的……”
“那没办法了,最新的成果也没办法合作了。”张正书摊了摊手说道,“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,你爹是一步慢,就步步慢。不过嘛,等你爹醒悟过来后,肯定会派人常驻在汴京城的。”资本逐利,张正书对这句话是深信不疑的。因为,这不仅仅是资本,也是人性。人性改了,那就不叫人性了。
“或许吧,不过接下来几个月,怕是我不能和小官人你一块走了……”苏熙叹了口气,他还真的想呆在张正书身边啊。在苏熙眼中,张正书就是一个移动的大宝藏,里面藏着无数的科学知识。
张正书却不以为意:“那也没啥,你再明州帮我照看一下一个人就行了。”
“是曾小娘子吗?”苏熙一愣,第一反应就是张正书要把妻子留在明州。
“你想多了……”张正书深深地看了他一眼,这小子还有做隔壁老王的心思不成?“是我张家庄的六叔,我让他到明州城来置地安身了。也就是说,他以后就是明州人了。明日我还会去他家,教他种两季稻。你也过来,尽快把你家的田地都种上两季稻。别跟我说,你家没地啊!”
苏熙摇了摇头,说道:“地是有,但不多,也就两三百亩而已……”
“也够了,能推广多少就多少吧。不过,今年你们是赶不上趟了,这两季稻播种早,插秧也早,一步慢则步步慢,现在已经没多少机会了。不过,你可以叫家里人收集一下占城稻种,优中选优,挑出最好的以待来年。”张正书提议道,顺道把两季稻的播种时间,怎么育苗,怎么抛秧,怎么沤肥施肥都说了一遍,还提议可以养稻花鱼。
“我那张六叔,已经给你们做了一个实验,一旦他能种成两季稻,那就证明这条路子是对的。哪怕种不成,还能冬天种个冬小麦。”张正书也是求稳才这么说的,其实他也知道,有系统预演了一遍,除非出现重大灾情,比如突发洪水之类的,不然的话连台风都未必能阻止得了两季稻的生产。
“如此甚好,我回去记下来,叫家人明年试种一下。”苏熙点了点头说道。
其实,不管苏熙还是张正书,都知道苏家不缺那么几亩地的收入。
但苏家买地,主要是防止生意失败,未来还能有东山再起的时候,才购置的田地。出海这东西,没人能保证一辈子都不碰上意外的。就拿曾懋来说,他早些年出海,也是遇到不少险境,甚至差点葬身鱼腹。
所以为了避免全军覆没,苏修然都是把船队分成两批来出海。
不过,为了防止万一,苏修然还是购置了几百亩田地。没办法,谁能保证后代不会出一个败家子?万一家道中落了,还能有几百亩田地给败一下。祖田都卖光了,那这个败家子也是真无药可救了。
其实,如果苏熙没碰到张正书,那他就是典型的败家子。鼓搞着不赚钱的玩意,钱银却投进去不少。
这种事在宋朝不算少见,再大的商贾,哪怕是像曾家也好,不也在杭州城外有上千亩良田种桑养蚕吗?
不过是由于中国人太怕饿肚子了,也太怕遇到天灾人祸了。有田地在手,中国人才会觉得心中安稳一些。不是中国人对土地有特别的感情,而是土地就是中国人的命根子!是传宗接代,是延续家族的屏障!特别是在生产力低下的年头,这种做法太普遍了。因为种地虽然不能大富大贵,可终归也饿不死啊!要是做了地主,小心积蓄,还能再次发家。
土地,就是贯穿中国几千年历史的主角。
每一次改朝换代,无不是与土地息息相关。
要跳出这个怪圈,就必须要提高生产力。其中,农业生产力是最不可少的。做个假设,如果正史上英国佬连饭都吃不饱,他们能开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吗?肯定不能,英国佬通过黑奴贸易,获得了大量不要钱的劳动力,为他们的殖民经济、大庄园模式尽情压榨,同时又赶上了蒸汽时代,这才进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。再加上英国佬有那么多的殖民地,粮食肯定不用愁了。
中国不需要这样,因为中国人太能生了,不需要掠夺奴隶,只需要解放农业生产力,就能拥有不少空闲劳动力。
所以,在宋朝这个时候,没有一个国家能比宋朝更有优势。可惜的是,朝廷诸公把人口众多当成了负担,一天到晚都在担心养不活他们,是不是要起来造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