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7书吧 www.67shu.org,最快更新回到过去当队长最新章节!
周家的呆子不来了,负责看守牛栏的刘大明有点无聊了,今天特意把刘大兴喊过来了,怂恿的说道:“大兴,你去把周棚子把周家的呆子喊过来玩啊?”
“不去,我才不和呆子玩呢?”刘大兴嫌弃的说道。
“大兴,你可以教呆子放牛啊,你有两头牛,分一头给呆子,省的你一个人放牛,多无聊啊?”刘大明蛊惑的说道。
小孩子都害怕寂寞,何况只有9岁的刘大兴呢,要是有人和他一起放牛,那也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啊。
“你当我傻啊?”刘大兴鄙视的说道:“你怎么不把你的牛分一头给呆子啊?”
“呆子家有牛,让他放自己家里的牛啊?”刘大明继续鼓动的说道。
“我不去,要你去你。”刘大兴不客气的说道。
这个刘大明,可是自己的堂兄弟,按照年龄来说,还是三哥,要不是自己大哥帮忙,放牛的差事,哪里轮得上他啊。
可是,这个三哥刘大明,一直在算计自己,有好事,从来不带自己,当初自己放牛的时候,两眼一抹黑,哪里草多,哪里草好,自己不知道,指望这个三哥带自己呢。
结果呢,自己被这个三哥赶的远远的,理由是什么?
两头公牛在一起会打架,不让自己跟他一起放牛,让自己带着自己的牛,到别处去放,告诉自己草多的地方,都是他放过牛的地方。
你不带就不带,当着自己大哥的面,说的那么好听,什么都是他告诉我的,什么把草最多和草最好的地方让给自己放牛。
哎,满口瞎话,真当自己是傻子啊?
放牛的时候,背黑锅,得罪人的事情,都是让自己出面,他在后面捡便宜,或者看热闹,要不是自己想跟着他玩,早就不理他了。
这次又在坑自己,牛栏的7头牛,归谁放,都是定好的,周家的那头牛,早就定给梅家的那个谁放了,自己把周家的呆子哄过来,不是坑他吗?
或许刘大明觉得坑周家的呆子比较好玩,反正就算捅出篓子来了,也和他没有关系,他就是看热闹,但是,刘大兴不想这么做,毕竟他的老爹,和周家的大叔,关系还是不错的。
刘大明看到哄不动刘大兴,有点不甘心,周家的呆子不来,自己这里就少了很多无聊的事情,是不是想个办法,把周家的呆子哄出来呢?
过了一会,刘大明看到罗智友过来了,怂恿的说道:“智友,你去把周家棚子把周家的呆子喊过来玩啊?”
“不去。”罗智友嫌弃的说道:“呆子有什么好玩的?他家身份不好,我不想和他玩啊。”
这个年代,一代传一代,上等家庭的孩子,还是骄傲的,除非下等家庭的人真的有本事,否则,就算是孩子,也会嫌弃你的。
“智友,呆子可好玩了,呆子会跟牛说话呢?”刘大明不死心的说道:“你就去么,呆子来了,可以让呆子帮我们喂牛啊?”
闲着也是闲着,为什么不踩着周家的呆子娱乐一下呢?
当年的周家多牛啊,踩着周家的人,刘大明心里有种喝酸梅汤的感觉,所以,费尽心思的要把周家的呆子整过来。
当然,刘大明更想踩着那些老爷身价的家庭,特别是家里有漂亮女孩的老爷家里,在女孩面前,那种扯高气扬的姿态,让人更加迷恋。
可是,老爷家里的人,都是聪明人,怎么可能主动出来让你踩呢?
刘大明要看牛栏的牛,不敢随便离开啊,只能有心无力啊,所以,遇到一个送上门的呆子,欺负完了还不用负责,当然不能轻易的放弃啊。
听到帮他们喂牛,罗智友有点心动的,牛栏里面臭烘烘的,都是牛屎,要是有人可以效劳的话,自己在旁边看着,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,那种感觉也不错啊。
罗智友来劲的说道:“那你帮我看一下我的牛,我去周棚子喊呆子。”
周大毅住的地方是周棚子,社里的仓库和牛栏在梅棚子,之间的距离,还是有点远的,估计有400多米元呢,
这一代农村,目前居住的情况,那是小聚居,家族居,就是本家人,或者关系非常好的人家,住在一个地方,俗称棚子,住的非常零散。
就拿蔡七社来说,一共有39户人家,可是前前后后分了好几个棚子,有陈棚子,罗棚子,梅棚子,杜棚子,潘棚子,刘棚子,傅棚子,还有周棚子和北周。
这个年代,盖房子没有什么讲究,只要是无主荒地,你在那里搭建成一个草棚,这个荒地就算有主,大部分都是你姓什么,就是什么棚子,简单易懂。
如果你姓刘,那么这个地方刘棚子,如果你姓王,那么这个地方就叫王棚子,就是你的地盘了,你就算在这里落户了。
很多人怀疑这是胡扯,这里可是江南福地,有名的鱼米之乡,怎么可能有那么多荒地呢?
呵呵,这个还真的不是胡扯,不但有荒地,而且是百里荒地,廖无人烟,估计,和大西北有的一拼。
还有活着的老一辈,他们当初就是亲生经历者,他们当初来到这里的时候,还比较年轻,有的几岁,有的十几岁,稍微大点的,现在也才八九十岁了,他们那些人,就是这里的第一批居民。
当初,从河阳老家遭难了,几千人逃难到这里,发现这里廖无人烟,十分的不相信,有的运气好的人家,还能在田沟荒野里面找到废弃的村庄,可惜,村庄已经空无一人。
运气好的人,还能找到房子,有的是房子已经毁坏的不成样子,可是,有的房子,还是完整的,可是,人呢?
人去那里了?
老一辈的人,都不明白。
很多老人,怀疑这一代遭遇了大瘟疫,所以,人都光了,所以,繁荣富华的江南小镇,变得凄凉和荒芜。
后来,周大毅经过仔细的推敲,结合历史上发生的事情,有了一个猜测,大概明白这里为什么没有人烟了。
不是瘟疫,最大可能就是战争。
当年的太平国可是定都南城,距离这不过150里,前前后后,经历十几年的战争,不管那一方胜利,都是大开杀戒,失败的一方,也是大开杀戒,你杀过来,我杀过去,硬生生把一个繁华的江南小镇,耗成荒无人烟的鬼蜮。
老一辈的运气不错,跑到这里,一无所有,到处都是荒地,只要你勤快,不用担心没有田地种。
租田地?
没有必要,外面到处都是田地,开荒下来,就是你的田地。
据说,当年的老一辈,砍黄蒿圈地,别人看到黄蒿围起来的地方,心里明白,这片土地有主了,就会去别的地方开荒了。
现在这批的老爷,他们的父母,有的就是他们本人,就是当年的开荒的佼佼者,那个年代,只要你肯干,就不用担心土地的问题。
所以,那个年代的村庄,比较有特点,因为都是逃难过来,骨子里面的冷漠,肯定不放心别人,所以不和别人住一起。
但是,又不敢一个人住的太偏僻,否者,遇到一点意外,死了都没人知道。
那个年代的意外很多,小病小灾就不说了,要是遇到土匪打劫,或者下山狼,那个时候,又需要大家团结起来了。
所以,那个年代,逃难到这里定居的人,都是隔个一两百米,搭一个棚子,遇到灾难的时候,大吼一声,相互之间,可以守望相助。
于是,就形成今天的棚子格局,隔个几百米,都能看到几户人家,住的特别分散。
当然,也有住的比较集中地方,比如说蔡庄村,他们那里就有百十户人家,他们大部分都是当地人,或者搬迁的过来的亲戚。
蔡庄七社的社员,大部分都是河阳逃难过来的,现在,和老家那边还保持联系呢,这几年,还有老家的亲戚过来呢,当然,也有人回去祭祖,
好像前几年的时候,周家的老家有长辈过世了,周正明和周家的几个本家兄弟,专程回老家奔丧过。
这个年代的老爷,比较有特色的,最早逃难过来的人,因为较早的开荒种田,所以,他们都成为有田有地的人家。
战争在继续,不断的有人逃难过来,后面逃难的过来人,只能租种别人的土地,形成了老爷和穷人的关系。
可惜啊,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,现在的情况,又反过来了。
周家,又成了落魄之家了,现在,周大毅为了工分的问题,在绞尽脑汁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