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二十九章 中国需要东北

汉风雄烈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67书吧 www.67shu.org,最快更新穿越1862最新章节!

    readx;  东北的开发在新的一年里大刀阔斧的前进着。刘暹以‘亿’做单位的天数字华元】来做经费耗用,一种变样的《天朝田亩制》实施在东北,户一屯,十屯一乡,十乡一县。虽然没有‘圣库’,姓的粮产等,却统一由地方官府来收购。

    因为一部分散兵游勇在东北还没被彻底清剿,所以每个屯储备十杆长枪,组织十五到二十名民兵,同时大批的旧式滑膛枪线膛枪也流入民间。东北山林当中野物众多,打猎不仅可获得价值比相当高的皮毛,还能为当地姓补充肉食。

    朝廷可以为迁移的姓提供足够的无息贷款,以便宜的价格售卖粮食,但是肉食就不能保证了。京津山东一代的捕鱼业才刚刚发展,罐头产业也刚刚有个小苗头,根本无力供给东北内陆的移民足够的肉食。一切还需要自力更生!

    刘暹可是听说过一句描写东北的话的,“棒打狍瓢舀鱼,野鸡飞到饭锅里”!在前世,原时空,建国那个时代,东北的物产就是这等的丰富,放到眼下时候,那还不要更丰盛十倍八倍的啊。

    而且这批东北移民,尤其是黑龙江地带的移民,将来还有大用。给姓一定得武装武备,培养一下他们的尚武精神,这是绝对为长远打算的。

    新秦年,刘暹的目标是移民东北十万户以上,年内一定要移民至一万户。

    不提什么外兴安岭,中俄局势,只单单为缓解华北粮食的所需,东北的开发就必须迅速上到规模。

    如今之中国,两广的米价是最贱的,一斤在08华元上下,到了两湖福建,就在一斤大米一华元上下,而江南淞沪一代的米价还要再高一些。

    但一过长江。苏北山东还好一些,只是涨到了一斤大米13到15华元之间,换算一下就是一担大米一两银。但是在河南山西山西直隶京津皖北,一斤大米的价格最低也要2华元以上。小麦都能卖到山东苏北大米的价钱。少量地方的米价甚至还能升高到3华元档次。

    虽然随着战乱的平息,在华北粮食生产进入正规以后,这粮价总是要低下一些的。但北方缺粮是个不争的事实。再加上未来刘暹还要对新疆蒙古施行打击,以及诸多粮仓储备的建立,还有京津人口恢复以后巨大的粮食缺口。这粮食短缺问题就是有着南洋大米的支撑,也不可能全部抹平。

    这必须将东北引入盘中,让东北发挥出自己粮仓的作用,才能盘活整个华北。

    而且日本也是一个粮食需要进口大国。尤其是战乱当中,一船船的把粮食卖给日本,真心要比运到山东京津要获利更多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多军和八旗新军,在东至京津,西去甘肃大漠,绵延上万里的战线上,不到半年时间即全面败北。不仅整个满清被抛入了前所未有的危境之中,同样也使诸多‘首鼠两端’的‘骑墙派’们陷入了无比尴尬里。

    这些人多以受‘多公’知遇之恩为借口,可现在多隆阿依旧没死。一场败仗接着一场败仗的打,可人多隆阿就是不死。那么他们还要再坚持原先的借口吗?小心秦军立马提兵灭了你们!

    如今大秦一统天下指日可待,蒙古的王公贵族们正在为摆脱‘满清’而努力着,这些‘骑墙派’人物也在为摆脱自我的尴尬处境而努力。

    他们是当今天下‘不作死就不会死’的典型,真正地自作孽!

    作为甘肃的地方实力派,也是划水划得很抢眼的宁夏李平山,就是其中之代表。正牌的宁夏将军善庆,虽然是汉军旗出身。但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个标准的奴才。人也早就在十月份就在秦州战殁了。

    满清那时已经顾不得宁夏了。宁夏遂即就被多军支脉的李平山夺去。此人早年隶属胜保麾下,攻长毛捻军有功,多隆阿取代胜保之后,他也是乖乖的顺服。由此纳入了多隆阿麾下。

    满清在宁夏的布置,经过暴乱之后已经丁点不剩。善庆也是多军中的大将,坐镇宁夏要地,一大任务就是看守本地的huihui。这些人都是暴乱中主动投降的人,多隆阿把人分散安置,相当多的一部分就安排到了宁夏来。

    李平山是归入了善庆麾下。但八旗不兴。镇守这里的军队更多是汉人组成。善庆战殁后,李平山顺顺当当的就接管了整个宁夏府,成为了甘肃地方派的一员。

    秦军往昔跟李平山联系,李平山对秦军来使是客客气气,优待之。但一涉及到实际问题就推脱自己受多隆阿的知遇之恩,如今军门尚在,这个时候就弃清投秦,后世声明尽毁也。

    其油滑,推托,可是在秦军里头挂上号了。秦军很清楚这样人想的是什么。但刘暹怎么可能因为小小李平山就改变政策呢。

    如今李平山是痛心疾首,整个年节都一直是寝食不安,他正在为自己当初的待价而沽感到无比后悔。

    当初秦军虽然占优势,但从京津到甘肃万里之,实在远远。山西那时还握在清军手里,关中也有荣禄等在,怎么看都不是短时间里就刀刃逼身的样,所以李平山耍了一滑头。甚至李平山和他的幕僚们还非常高兴。在他们这些人来看,无论是满清的朝廷,还是旭日东升的大秦,都会因为双方的激战而对自己拉拢有加。

    李平山当然不看好满清的未来,所以他怕将来大秦对宁夏玩硬的,自己会一无所有。就铁了心思等着大秦一步步抬高价格,好买个好价,舒舒服服的享受今后的荣华富贵。也为自己的孙后代某个好家势。

    只有秦清激战正烈的时候,李平山才能获得最大的好处。而且因为他的出头,李平山还赢得了不少地方派的拥护,李平山就感觉自己又多了分筹码。就更想买个好价钱了。结果让李平山和他的幕僚们万万没想到,这场决战竟然这么快就分出了胜负。半年时间都还少点,满清就彻底丧失了手中的筹码,大秦一统天下不可阻挡。

    李平山现在头上顶着固原总兵的帽,这是满清在善庆死后为了拉拢他给的香馍馍。李平山还征召部队,扩军千余人,如今拥兵十二个步骑营头。

    算是把总兵的架势给坐到了实处了。可是他屁股都没坐热,大秦就一巴掌拍了过来。将这顶官帽拍扁了,这顶满清给的官帽不值钱了。

    五六千外强中干的算什么?秦军只需要一个营就能踏平宁夏。

    李平山心里面的那个恨啊,一恨多隆阿是银样镴枪头,打一仗败一仗;还脸皮忒厚,托着不死;二恨八旗新军是绣花枕头。中看不中用;京营那么多人马和枪炮,秦军以弱势兵力攻击,半年时间不到就竟全功;恨秦军对自己施了缓兵之计。让自己没了警惕,那曹克忠等人投降的时候,自己竟然一点风声都没听到。

    同时也说真的,李平山很意外满清败得这么快的。

    多军在陕西甘肃的败仗并不稀奇,西北多军缺少重火力,同时随着多隆阿的离去,多军作训松懈了不少,整个西北多军有点外强中干的味道。而且曹克忠雷正绾陶茂林等都是汉人。只要是汉人,那就没几个能在这个档口上还给满清拼死效命的。所以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,只是时间快了,略微的处于预料。

    李平山真正意外的是八旗新军和京津多军的败仗如此之快之惨。

    作为多军的一员,满清这些年对八旗新军,尤其是一扩再扩的在京八旗新军,那是怎样得下血本,李平山是有所耳闻的。诸多的洋人教官,多隆阿的督促,那么现今的武备。这本该是一支有着一定作战能力的军队的。毕竟八旗新军成立也好几年了。却不想败得会如此的彻底……

    现在,李平山坐腊了。他该怎么办?

    抱着多隆阿不松口,秦军大兵打来了咋弄?

    而要是不抱多隆阿了,他这些日来的打算完全蛋不说。他自己也没半点本钱给秦军讨价还价了。可能今后他只能回乡做一低调的富家翁。

    李平山很后悔自己没能在大战结束之前判明局势,结果造成了他现在的尴尬处境,他是后悔不迭。但怎么弥补呢?

    李平山真心不想做一个不识抬举的破落户。他还有一定得野心抱负,真的不愿意就此回归家里啊。但李平山也知道,时间不多了,自己在秦军那里已经没有多少利用价值了。一旦收拾好了‘传檄而定’的那些地盘。那么,秦军的下一个目标可能就是他李平山了。

    怎么办?在这些天里李平山茶不思饭不想,一直考虑的就是这个问题:怎么能够改变自己的印象?怎么避免自己靠边站呢?

    如果现在去投效秦军,最好的时机已经被错过了,纵然对方现在不拒自己于千里之外,前途也完了。李平山到了现在也不想放弃那前途!

    你可以说李平山财迷心窍,官迷心窍,但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。

    “赵先生,李平山给您赔罪来了。望赵先生看在李某人这些日里对您毕恭毕敬的份儿上,给在下指点一条明。”李平山对秦军特使的礼物只是一张纸,一张华夏银行一万华元的存单。

    “哈哈,李大人说的哪里话。小弟这里有一封信,是张将军写给您的亲笔信,这请李大人过目。”

    一万华元是有成果的。那特使微微一笑,从怀里拿出了一封信。

    “看完了信,李大人就明白我家将军的意思了。”(未完待续。)

    ...